But, in embalmed darkness, guess each sweet

【08/17/17】多情剑客无情剑

一直觉得自己运气还不错,真的开始读古龙是在刷遍金庸十五部之后,若是在那之前,我断然不能欣赏古龙的武侠的。

其实至今也只是金古两人的书来回看。梁羽生温瑞安和黄易都尝试过,但终归还是觉得那两位最好。

说起来,越来越觉得新的东西终归是化脱于传统,如果不知道何为新何为变,也就无法欣赏求新求变的追求。就像我若是不知道西方绘画从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的过度,直接看Mondrian大概会一脸懵逼。如果没看过诗意现实主义的片子,大概也会觉得新浪潮的风格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。而就是因为对金庸足够喜欢足够熟悉,才越发感受到古龙破旧立新的可贵。今天重温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,格外有这样的感觉。

我得承认,在古龙和金庸之间,我明明金庸的作品看得更多更喜欢反复看,却还是对古龙存着一丝偏心。

喜欢古龙的人大概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,明明先生是位天坑,我一时兴起总结过他的烂尾方式,简直被这等不要脸的程度所震惊。《白玉老虎》是心里永远的痛,《浣花洗剑录》好很多但也还是觉得我一定是看漏了很多章,《新月传奇》想想金庸老爷子也搞《飞狐外传》就原谅了,《大旗英雄传》基本上就是逼人吐血,如果没有楚留香传奇留下的暗示基本上不会好了的节奏...故事中间也有不少人物性格跳脱,逻辑根本对不上,情节太猎奇种种毛病,到了后来自己也习惯了,看到类似的东西就自动忽略,眼不见心不烦。

不过其实以上的毛病中前期的作品多一些,到了成熟期的那几部,倒是不用担心的。

虽然是从金庸入了武侠的门,但其实真的第一次读武侠小说是小学时丁情的《那一剑的风情》。事后回想,我居然没留下心理阴影也是很厉害了,模糊记得这本书还挺蛇精病的。反正《风铃中的刀声》让我对丁情的体验只有万马奔腾...之后又是机缘巧合,读了《飘香剑雨》上下部,也是今天我才知道下部居然是代笔,难怪我觉得下部如此像金庸大杂烩,女主说不是cos黄蓉我都不信。但其实我一直觉得这部小说还不错的,里面有很多漂亮小姐姐,还有个说得过去的故事,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很满足了。毕竟我喜欢武侠小说的原始动力就是里面有很多很多、款式各异的漂亮姑娘。

刚刚翻知乎看到有人说,读古龙千万不能从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开始,这个起点太高,之后恐怕看别的都会失望的。

这么想来,我是因为起点太低,所以之后倒也把大大小小的都刷个遍,虽然好些根本不记得讲什么了,但还算个敬业的书迷。

等到之后再看古龙,就是把金庸七七八八全看完的时候了。那时电视里在播张智霖的陆小凤传奇,而我从小最喜欢的男演员,很可能没有之一,就是张智霖了。看着他,我突然想起来爸爸房间里还有套陆小凤,这下算是正式入了古龙的坑。

先生的一大好处,是作品多,怎么都刷不完。我那时最怕的就是无书可看,也乐得一部一部刷过去。不过还是规规矩矩先看了名气最大的陆小凤、楚留香,接着多半是因为电视剧而关注的《绝代双骄》,《大旗英雄传》,接着萧十一郎、七种武器、三少爷、武林外史这些大概一股脑地看了,之后也接受了自己即将书荒的现实,所以对《情人箭》、《护花铃》这种边读边嫌糙的作品也看完了。合计了下,重读次数最多的,还是《欢乐英雄》。

大概跟我喜欢看《武林外传》是一个道理吧。

想起来有趣的是,小李飞刀系列,我是先看了《边城浪子》《九月鹰飞》,才犹犹豫豫地读了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和《天涯明月刀》的。

而李寻欢和傅红雪这两个人物,大概是我鄙视完古龙的坑品和女性观几百回以后,仍然对他有最大的敬意的原因之一。而另一个原因,则在于他确确实实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,他把武侠小说打造成了新的样子。

如果让我选择,我最欣赏的古龙小说有三部,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、《欢乐英雄》、《白玉老虎》

有这三部小说,当是无愧他生前身后名。

而让我挑一句我最感动的武侠片段,大概只会是傅红雪的这句话:

他迟疑着,终于又说了句叶开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:“我也不恨你,我已不会再恨任何人。”

能够说出这句话的小傅,在我心里强过一千个叶开(笑

探花郎的故事,又和以往的任何一篇古龙小说都不同,少有的情节完整,也是少有的忧郁萧索,前半部的李寻欢更像是一个看客,看着十年前的自己,却更发觉往昔不可追。十年前的小李探花越是精彩绝艳,十年后的中年人就越是让人心疼。然而毒舌max嘲讽技能满点的探花郎实在太有趣,看着他咳出血了还能把对方气吐血实在是逗乐。而且小李探花实在是太有文化了,尤其是在金庸推崇文盲古龙推崇流氓的情况下,金榜题名父子同堂的出身也太苏了吧!看着探花郎追忆与林诗音的耳鬓厮磨,我总忍不住觉得这么意境优美的回忆一定不是古龙写的...

后半部总是不忍心再读阿飞失魂落魄的段落,倒是瞄准了高手对决的那些片段,顺带发现了荆无命多半是个死基佬这个事实。

然而小李飞刀面对的人生难题,又如何解得开呢?三个人的弱点打成了死结,终归酿成一场十年来无止息的折磨。我对这样的纠结尤其着迷。

十几年后三人用各自的方式走了出来,那时我对孙小红这个人物与其说是喜爱,倒不如说真需要她。有她在,我才相信探花郎真的不会再陷入回忆的悲苦。

想了想,有些作者就是有这样的魅力,哪怕缺陷再多,一些观念上再不合,仍然会让你由衷欣赏。也是,被爱与完美并不一定是同义词啊。

评论
热度(6)

© 熊迪 | Powered by LOFTER